这个暑假,每天早上9点,参与勤工俭学活动的丽江师范学院李卓都已坐在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的档案整理室里,指尖划过一份份困难职工档案。“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整理这些档案时,总觉得自己在触摸生活的温度。”整个暑假,李卓和其他57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一起,成为昆明市总工会2025年假期勤工俭学项目的参与者,在工会的各个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李卓的档案整理工作虽琐碎却意义非凡。“以前整理课本笔记总乱糟糟的,现在学会了用分类编码法管理文件,连妈妈都夸我房间变整齐了。”她笑着说,“更重要的是,看到这些档案里记录的帮扶故事,才明白工会‘娘家人’这三个字的分量。”
今年暑期,昆明市总工会延续多年来的暖心举措,将金秋助学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秉持“助学+励志+育人”理念,把经济资助与实践锻炼、思想引领紧密结合,精心组织58名困难职工家庭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被分配到工会各岗位,从事工会驿站志愿服务、金秋助学档案整理、工会会员信息登记整理、困难职工家庭入户走访和档案整理等辅助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感受工会“娘家人”的关怀,助力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推动帮扶模式创新升级。
上海杉达学院的李静娴是第二次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在五华区总工会的帮扶服务中心窗口,她正忙着梳理各项工作台账。“刚把夏令营活动的报名汇总表理清楚,接下来要核对金秋助学的申请材料。” 她麻利地将文件分类归档,语气轻快,“每天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感觉自己像块海绵,一直在吸收新知识。”
“这些孩子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五华区总工会的张丽提起勤工俭学的同学们, “他们协助整理困难职工档案,仔细核对每一份材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深入工会驿站开展调研,耐心倾听职工诉求,详细记录各类情况。原本繁琐复杂的工作,在同学们的努力下高效完成,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更给团队注入了年轻活力。”这场由工会为困难职工子女搭建实践平台的勤工俭学活动,正悄然形成温暖的服务闭环,工会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这些孩子又在岗位上为广大职工提供服务。这种双向奔赴的服务,让工会的温暖在循环中不断传递。
作为“助学+励志+育人”一体化模式的深化实践,此次勤工俭学项目在传承中创新,将“育人”作为工作重心。与往年相比,今年不仅延续了档案整理、走访调查等经典岗位,更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增设了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等拓展性工作。新闻专业的同学协助运营工会公众号,将驿站里的暖心故事写成推文;学社会工作的同学参与设计技能培训方案,让课程更贴合职工需求。这种“量身定制”的岗位设置,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发现自身价值。
此次勤工俭学项目严格遵循规范化管理流程,在组织架构搭建、全周期统筹规划及执行落地环节均展现出高效协同性。项目实施成果显著,不仅为困难职工子女构建起实践育人平台,有效促进“三种精神”的学习传承,同时通过创新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实际需求,成功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帮扶模式的转型升级,有力推动“助学、励志、育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赵敏)
翔云优配-翔云优配官网-沈阳股票配资-线上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